拯救中国西南最后的雨林 云南西双版纳和普洱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生计建设项目
发行时间:2018-07-31
拯救中国西南最后的雨林
云南西双版纳和普洱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生计建设项目
作为该项目合作伙伴之一的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时刻关注项目的进展并将项目总结及成效进行广泛传播,呼吁全世界更多的人来关注云南热带雨林生态恢复及亚洲象保护这项事业。
以下为过去2017年度项目总结汇报。
专题一:热带雨林恢复及生态茶园提升改造
• 2016年8月,在普洱市江城县整董乡的天然热带雨林中,完成鼓槌石斛乔木树茎上仿生试验种植5000丛,约300余亩林地,成活率达95%以上。
• 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前期试验种植成功的示范带动下,在江城县整董乡的三国庄园百树园和周边天然林中珍贵树木的树干上大规模种植,共完成鼓槌石斛种植约15000丛,707亩林地。
• 2017年5月,在整董乡的天然热带雨林中和三国庄园百树园的珍贵树木的树干上共计种植20万丛(项目资助种植1万丛,带动当地种植19万丛),约合林地面积1007亩。
鼓槌石斛种植
• 引种滇东南特有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蒜头果到三国庄园,采取与茶园和香蕉园块状混种模式,完成种植700余株,完成种植面积30亩。通过发展蒜头果神经酸的高附加经济价值,为当地社区群众增加替代经济收入的新来源。
高价值木本油料植物——蒜头果
• 引种珍贵药用真菌牛樟芝的专性寄主植物牛樟,在三国庄园普洱茶园完成牛樟与茶树复合种植示范林2000亩,种植牛樟11000株。形成普洱茶园颇具特色的樟—茶近自然群落,显著提升茶园抗病虫能力和茶叶品质。
高价值药用真菌寄主植物——牛樟
• 引种高含油率高价值藤本油料植物南美油藤,在三国庄园百树园种植7500株(项目出资种植1000株,带动当地种植6500株),完成种植50亩,2017年11月即可有少量果实收获,将是本项目中的一个短平快的富民生计林间种植项目。
高价值藤本油料植物——南美油藤
专题二:亚洲象栖息地恢复示范地(生态廊道)建设
• 2017年1月,完成中国亚洲象及栖息地恢复(廊道建设)现状调查,基本查清了中国亚洲象的种群数量和分布现状、保护管理现状、已经实施的栖息地恢复(廊道建设)项目的现状、中国人象冲突现状(类型、程度、原因及发展趋势)。初步掌握了中国亚洲象保护需要应对的威胁和需求,提出了对策。
人象冲突
人类对亚洲象的伤害
-
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亚洲象仅分布于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临沧和普洱地区;其种群数量33~36群、个体数量259~302头之间。其中,仅分布于西双版纳州的有15~18群(另5~13头独象),计116~151头;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和老挝之间迁徙的7群,约25~32头;仅活动在普洱市境内的2群,有20头;在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之间迁移的7群,84头;临沧市(南滚河流域)2群(另2独象),有14~15头。.
• 中国亚洲象在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临沧市的分布面积总计约7000 km2。其中,西双版纳州约6000 km2,由12834个斑块组成,主要位于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勐养、勐腊和尚勇3个片区;普洱市约400 km2,涉及思茅、澜沧、江城3个县区;临沧市分布面积38 km2,涉及沧源县的班老和班洪2个乡。
• 2017年2月,在普洱市、临沧市(沧源县)调研、收集了部分少数民族亚洲象保护的相关传统知识,对栖息地改造——计划烧除、食源地建设、廊道规划及建设示范等工程措施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经验进行分析。 -
生态廊道建设 -
2017年5月,在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落实了: 1)“恢复亚洲象生态廊道建设示范——种植笋用竹”、 2)“亚洲象栖息地恢复示范”、 3)“中国亚洲象栖息地改造示范”、 4)“中国亚洲象食源地建设示范”、 5)“生态胶园建设示范”等示范项目的合作单位、建设地点、建设内容等事项。
• 2017年5月,在江城县整董乡完成亚洲象廊道建设种植竹子8630丛,(其中项目资助种植3500丛,带动当地群众种植5130丛),共计20余公顷(310亩)。提供竹笋嫩竹等食源,引导亚洲象活动区域,为亚洲象活动构建生态廊道。
生态廊道种植笋用竹 -
制作8块标牌,埋设在项目区和亚洲象分布区,内容涉及亚洲象分布点,项目实施点及内容等。
标牌制作与埋设
专题三:环境友好型胶园示范建设
• 2017年5月,在西双版纳纳版河保护区的低海拔环境友好型胶园林下种植紫姜80余亩,共计8000株。
紫姜橡胶林下种植
• 2017年7月,在纳版河保护区内小糯有上寨示范建立高海拔橡胶林带+珍贵用材树种混交模式,完成种植红椿、毛麻楝、云南石梓、铁力木、沉香、柴桂、羯布罗香和红果葱臭木等乡土树种60亩。
高海拔地带生长不良的橡胶林
隔行伐除橡胶后种植乡土树种的当年生长情况
-
完成环境友好型胶园建设-方竹种植-傣药庭园种植等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综合培训100余人。培训内容包括:橡胶林下紫姜种植技术;珍稀树种与橡胶混作技术;方竹繁育与林下种植技术;傣药常见植物的鉴别、用途、经济价值和种植方法。
综合培训现场
专题四:社区可持续替代生计发展能力建设
- 2017年5月,在纳版河保护区完成前期野生方竹分篼、运输、移栽等工作,有效完成了竹林混交模式150亩。
方竹林下种植模式选点
方竹种植
-
在西双版纳州的亚洲象活动区域附近建立竹藤林10公顷(150亩),替代橡胶香蕉种植,为亚洲象活动构建生态廊道,并提供竹笋嫩竹等食源,同时发展高价值非木材林下经济,为保护区周边社区开拓替代生计。
• 在普洱市的热带雨林亚洲象活动区域附近建立竹林20公顷(300亩),提供竹笋嫩竹等食源,引导亚洲象活动区域,为亚洲象活动构建生态廊道,完成种植龙竹330亩。
龙竹林下种植模式选点
龙竹种植
-
2017年4月至5月,在纳版河保护区、普文镇对当地村民进行竹类繁育、种植培训,共计培训人员50余人。现场讲授了竹类分篼技术、整地技术、竹篼种植技术、竹秆扦插技术、二级次生枝扦插技术等培训内容。
• 2017年5月,组织社区村民约70余人,进行了环境友好型胶园模式、方竹种植、傣药庭园种植的多个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训。
野外现场培训
野外现场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