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加 交流可持续课程教学经验
发行时间:2019-04-01
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各国公认的应对环境问题这种终极命题的社会发展模式。 而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这种巨大变革和改变的关键,是有助于扭转和促使人类价值观和行为从不可持续发展转向到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最有力和最有效的工具。将绿色和生态维度整合进教育的过程,也是国际上长期以来倡导的“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为了可持续理念/思想的教育)。”
3月25日,来自安徽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的专家代表团受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邀请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参加为期8天的循环经济与工科教育考察。考察着重关注在可持续发展中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将该专业并入大学工科的专业课程教育。在此次行程中,代表团前往美东、加拿大各大主要城市如华盛顿、匹兹堡、波士顿、温哥华,拜访乔治华盛顿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波士顿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与学校的相关课程授课教授见面,学习,探讨课程教育经验,及未来合作的可能。
来自乔治华盛顿大学(GWU)环境工程管理学院的专家Stephen Hsu教授与代表团就中美高等院校在环境工程教育课程设置方向上进行了探讨。Hsu教授以自己的能源课程教学大纲作为分享,指出本科教学中,可持续课程需要从日常角度切入,比如引导同学们关注环境气候温度变化,由此循序渐入引导同学们结合自身专业方向思考什么是适用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同时,Hsu教授也表示,教学中也要重视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经历项目设计执行全程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学生今后的发展性思维尤其重要。
代表团与乔治华盛顿大学Hsu教授交流教学经验
代表团与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合影
结束了华盛顿的拜访后,代表团一行随后抵达匹兹堡,并受到了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城市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David Dzombak教授的热情接待。Dzombak教授强调,高等教育应对当前面临的可持续发展挑战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应该要提出对应的目标以使学生通过教育能获得更高的环境素养、更有责任感,为了使社会能可持续地发展而更好地准备应对保护环境和生命质量时所面临的挑战。“教育就像埋下一颗种子,让学生们在今后的每一次工作决策中等能时刻想起可持续理念,并融入工作,传承下去。” Dzombak教授这样说道。在完成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拜访后,Dzombak教授邀请访问团前往匹兹堡大学的可持续研究中心做进一步的交流。在研究中心,教授们参观了匹兹堡大学的环境工程学院楼及实验室,并与学生代表亲切交流,进一步体会美国高校启发性教学模式并获得了不少学院建设上的启发。
卡内基梅隆大学城市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David Dzombak教授正在介绍学院详情
代表团参观卡内基梅隆大学
工程学院实验室学生与教授交流
在波士顿,代表团在游览了顶尖高校哈佛、麻省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的教学楼后,与波士顿大学的Dan Li教授会面,讨论了学院研究方向教学模式等。Li教授交换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他觉得从学校课程中获得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种来源,从直接经验和体验中获得的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来源,因此,在他的课程设置中,他更强调学生通过亲手完成项目来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和价值观。而且,Li教授也说,可持续教学的难度在于他不仅是一门需要交叉学科知识的课程,同时也不能仅仅固守已有传统学科严密学科逻辑体系的内容,而是应该按照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要求,将环境友善的价值观整合进现有各门学科知识体系中。
代表团在麻省理工大学参访
代表团与Li教授合影
代表团在结束美国行后,前往此次考察的最后一站加拿大-温哥华,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的Jiaying Zhao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学习和信息分享。Zhao教授热情地带领大家参观并介绍了可持续交互研究中心,以及中心所在的堪称北美最绿色节能的“活实验室”。Zhao教授说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非常重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大学,无论从课程的设置,还是研究中心里的每个细节每个角落,都彰显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教授还向代表团成员详细介绍了她主攻的环境行为学研究方向,以及她所教的环境学课程,同时也分享了她参与的为加拿大政府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研究和建议的研究。
代表团与赵教授合影
赵教授向大家介绍可持续交互研究中心
教学楼里的垃圾分类回收筒
此次循环经济团活动成功举办,促进了中国与美国、加拿大之间在循环经济教育方面的学术交流。可持续发展课程目前在国内依然是一个比较“年轻”的领域,与相比之下美加高等院校的教学经验就更为丰富,因此,双放的经验交流就非常必要。当然,考虑到国情,经验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照搬,但是美加两国在课程设置、科学研究以及理念普及等多方面的很多经验和做法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