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十四五”期间有效治霾,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座谈会召开

发布日期:2020-12-06

 

今年是2018年开始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制定新的“十四五”大气污染治理规划的起始年份。尽管这几年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措施频出,大气污染仍然没有完全控制住,重污染的成因仍存疑问。生态环保部部长黄润秋表示“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同时“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为使未来五年的治理更加有效,中国绿发会国际环境专项基金分析了近年来大气污染治理的得失,试图找出大气污染治理的短板,并直面当前雾霾治理领域的争议和分歧,希望在“十四五”大气污染治理时进行更系统的规划和更有效的治理。基于这一目的,特别组织召开了“大气污染精准治理(第二次)座谈会”。

 

会上,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周晋峰、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潘家华作为致辞嘉宾进行了思想和观念的分享,认为我们要找到雾霾发生的真正来源,精准发力,而不是靠年复一年的停工停产来维持空气质量。来自中科院、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全国各地高校和研究所专家教授、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技术专家、节能减排企业代表,还有国家能源局科技司,以及山东、山西环境厅,北京、天津环境局等有关部门的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共同参会。绿会副秘书长马勇主持本次会议并做总结。

绿会国际环境专项基金首席专家何平、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牛涛在会上分别就当前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大气中氨含量变化以及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预报过程以及湿度对雾霾的影响等方面问题进行专题报告。其余专家就 “可凝结颗粒物,气溶胶与大气污染”“湿度(水汽)对大气污染的影响/脱硝过程中的氨排放”“技术解决方案”三个专题进行专题发言,点评和讨论。部分技术专家还就“烟气余热回收和减排消白一体化”,“干法脱硫,无氨脱硝”和 “云除技术(清除可凝结颗粒物)”等创新技术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绿会融媒后续将持续针对与会专家发言内容进行系类专题报道。
与会专家认为,从2013年开启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前几年取得一定成效,但近几年遇到瓶颈,重雾霾天气时有反复,部分地区大气质量不升反降,不得不靠大面积关停来达到环境指标。其重要原因是目前常规控制的三个指标,烟尘(PM),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并没有完全反映大气污染物的情况,与雾霾相关的非常规污染物,如氨、可凝结颗粒物和水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 我们在减排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的过程中,其工艺产生严重副作用,排放出大量氨,水汽和可凝结颗粒物,它们的相互作用,不但抵消了减排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效果,而且在静稳,逆温条件下,引发重度雾霾。
本次会议还特别形成《“十四五”大气污染深度治理的问题与建议(讨论稿)》,邀请与会专家进行讨论,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就此形成建议,反馈至国家有关部门,抓住雾霾发生的真实原因,就雾霾成因及治理途径尽快达成共识,改变雾霾久治不愈的情况,为我国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作出贡献。
文/Tammy 审/何平 编/Angel